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县农业农村局 > 规划计划

通道侗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3-03-20 15:08 信息来源:通道县农业农村局

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始终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一系列文件和会议精神,高度重视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以“两茶一药”为抓手大力发展山地精细农业产业,稳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扎实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

1. 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抗稳粮食安全重任

(1)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严格落实党政同责要求,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1.47万亩,其中中稻落实面积18.4755万亩;旱粮播种面积2.99万亩。粮食产量达9.97万吨,确保实现两稳目标。发展中高档优质稻14.4万亩以上,水稻优质率78%以上,其中高档优质稻4.12万亩。

(2)深入实施优质湘猪工程。保障畜禽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2022年全县生猪存栏10.56万头(其中能繁母猪0.74万头),出栏生猪13.76万头,建成投产年出栏30000头生猪的养殖场3家。

(3)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建设数量与建设质量并重、工程建设与建后管护并重、整体推进与示范引领并重,完成2021年2.4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22年2.23万亩建设任务已开工。

(4)科学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一是加强灾害预判,制定应对预案。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规范了测报方法。坚持深入田间开展病虫调查,及时准确掌握田间病虫发生流行动态,4-9月植保站工作人员下村次数达150人次,对主要农作物开展病虫测报和指导防治工作。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抗体监测采样共240份、布病及小反刍兽疫监测采样255份,完成了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任务,布鲁氏菌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得到有效防控。二是完善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发放病虫情报10期2000份,把水稻“三虫三病”、柑橘大实蝇、黄龙病、溃疡病、砂皮病、草地贪夜蛾、果蝇、瓜实蝇等病虫作为监测预警防控的重大病虫来防控。落实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措施,共免疫生猪12.26万头,牛3.42万头,羊2.17万只,禽类98.69万羽,动物强制免疫病种应免密度均达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

2. 深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5)持续培育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一是加大资金投入。2022年全县统筹资金投入农村产业发展资金8000万元,占统筹资金的55.2%。资金主要用于“两茶一药”产业奖补1749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3568万元、中药材集散市场建设500万元、电商产业扶贫80万元、小额信贷贴息253万元、乡村产业发展1850万元。二是壮大特色主导产业。2022年,我县“两茶一药”工作以钩藤、黄精、黑老虎为主推品种,新增“两茶一药”种植面积3.58万亩,其中中药材2.08万亩,茶叶和油茶共1.5万亩。截至目前有两茶一药种植面积25.05万亩,其中油茶10.09万亩,茶叶3.06万亩,中药材11.9万亩,总产值近10亿元。全力推进“通道钩藤产地初加工集散市场”“通道侗族自治县中药材加工仓储中心”建设工作。三是积极培育经营主体。通道平宽黑老虎专业合作社通道黑老虎特色产业园获批“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通道有嚼头食品有限公司申报湖南省“百企”培育“千企兴村”项目;湖南万孚联合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蛋鸡养殖产业园获批市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新增通道侗族自治县四季源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道宇兴牲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通道联大家庭农场等被省农业农村厅分别认定为“2022年湖南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022年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6)扎实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加强品牌宣传,完成黑老虎“一县一特”项目储备申报,组织收集黑老虎等13个特色优质农产品编入《湖南•怀化•特色农产品名录》。截至目前,2022年新增“两品一标”2个,累计达18个。2022年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计划组织40个实施主体,建设冷库60座、净库容约15751.56立方米,其中预冷库55座14746.56立方米、低温库5座1005立方米,总投入约2470万元。

3.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十一大行动

(7)坚决打好农村“厕所革命”攻坚战。全力开展厕所问题排查整改,建立摸排整改台账,对44个农村户厕问题进行整改。截至目前完成户厕改(新)建1892个,对木脚村、溪上村、地连村、车控村、瓜坪村、多星村140户农村户厕进行集中改造提升,促进全县改厕质量升级。

(8)坚决打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名片。2022年以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及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为起点,吹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冲锋号,集中动员全县上下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力争创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示范县。2022年累计投入资金2803.29万元,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十一大行动”,按时完成县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总体规划。历年来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省级精品乡村2个、省级美丽乡村6个、市级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21个,打造微景观198个,创建美丽乡镇9个、美丽村庄31个、美丽团寨163个、美丽庭院1100个。通过集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了群众认可度、满意度、参与度,有效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通道已成为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排头兵。

4. 持续抓好农业绿色发展

(9)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扎实开展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开展“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2022年全县统防统治达4.2万亩,绿色防控应用面积达到22万亩,2022年全县农药使用量138.26吨,比2021年全县农药使用量140.41吨,减少2.15吨,减少1.53%。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成效明显,全县共有畜禽规模养殖场27家(大型规模养殖场7家)。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85.24%。

(10)坚决打好“十年禁渔”持久战。积极开展执法宣传,努力营造学法、守法氛围,共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同时强化执法巡查,共出动执法人员686余人次,执法效果明显。全年累计收缴电鱼机头1个、电鱼机头配件若干,电鱼枪2把,收缴并销毁地笼网200余匹、刺网100余匹、抬网30个,没收鱼竿100余根,立案查处涉渔案件11起,移交森林公安1起,罚款1.7万元,没收财物货值0.526万元,没收违法所得0.097万元。使全县境内渔业水域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对渔业法律法规意识显著提高。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产业发展底蕴不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带动能力不强,农业品牌建设能力较弱,从业人员管理能力、技术水平有待提升。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能力弱,产业链条短。

2.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因县级财政困难和各村集体经济普遍薄弱,而当前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所需资金巨大,镇、村两级在资金筹措上还存在很大困难。

3. 人员编制短缺难以满足新时达农业农村工作。由于多方面原因,职能整合到位后,人员编制紧张,相应职能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农业技术人员年龄普遍偏大,且陆续退休,专业技术力量减弱。

三、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我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市、县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作出下一步工作打算:

1.坚决落实国家粮食安全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非粮化”“非农化”整治力度,切实发展大豆、油菜生产,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1万亩,产量稳定在9.3万吨。高效高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达到“双增”目标。

2.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入实施优质湘猪工程,巩固生猪产能恢复成果,稳定长效性支持政策,加强生猪生产和市场监测,引导养殖户调整存栏结构,适时引导出栏,应对市场价格波动,持续抓好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

3.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争省市优秀表彰,多渠道开展宣传,推动群众从“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创建工作。争取省、市命名授牌1个美丽乡镇、10个美丽村庄、100个美丽团寨、1000个美丽家庭。

4.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一是加强“两茶一药”建设,持续抓好钩藤全产业链建设和黄精标准化基地建设、众扶黄金芽茶种植加工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我县特色优势产业。二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培育规模较大、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排头兵”。三是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创建一批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和“两品一标”认证工作,扎实开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5.加强重视开展中心工作。一是毫不放松抓牢抓实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保持主要帮扶政策稳定,加强产业帮扶,落实结对帮扶工作,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伍。二是狠抓安全生产,高度重视应急工作。严格按照省市县相关部署要求,扎实开展行业领域排查,落实值班值守制度。三是毫不放松抓党建、平安创建、信访稳定、创文创卫、农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