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10 11:02 信息来源:通道县商科工信局
一、积极开展“纾困增效”专项行动,继续做好企业帮扶
“一企一策”积极协调解决好企业在用电、用工、资金等方面的困难和实际问题。研究制定相关人才引进政策,帮助企业引进各类人才。完善政企银险担多方沟通合作长效机制,鼓励引导信贷资金向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倾斜。重点做好企业帮扶,针对困难企业,积极帮助从社保、稳岗、用能、减租等方面服务企业,持续降低企业用工、用能成本,帮助企业挺过难关,依法依规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继续优化营商环境
贯彻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增强主动服务意识,研究推出一系列服务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更大力度减轻企业负担。持续开展专项清欠行动,积极化解三角债,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大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确保不发生新的拖欠。
三、推动转型升级,走创新发展之路
一是重点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引导、支持力度。二是坚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三是努力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引进一批高附加值企业,增加规上企业数量,扩大全县工业经济总量。
四、招商引资争取更大突破
2022年实现招商引资省外境内到位资金23亿。新引进500强企业1家,新引进产业项目6个,其中合同引资额10亿以上1个,5-10亿元项目2个,2-5亿元项目3个。
(一)利用好扶持政策。研究国家经济政策走向,用好、用足、用活国家、省、市近期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性政策及国家、省扩大内需促经济保增长方面给予的财政政策,竭力促使关系我县重大发展的项目有新的突破,做好项目对接,争取资金支持、财政项目支持、大项目落地。
(二)推动产业链建设。工业集中区的开发和建设为我县的产业集聚提供硬件支撑。园区内正在建设的北大未名生物科技园,按项目建设计划促成北大未名生物制药生产线落地,积极引进上下游制药生产项目,打造生物制药产业集群。依托已入园的创利益、锶鑫电子等企业,采取以商招商方式积极引进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在工业集中区东片区谋划建设光电产业专业园区。
(三)招才引智以商招商。借助广东东莞怀化商会等外地商协会,充分利用他们的网络资源、人脉资源,开展上门招商,重点突出市场需求广、资源消耗低、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引进电子烟、小型电扇、电子零配件等家电部件生产项目,促进县内制造业结构优化。
(四)建立健全招商引资考核机制。根据上级下达的考核任务和考核方式的新变化,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完善我县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压实工作责任,调动各级各部门工作积极性,多引进有利于增强发展后劲的大项目。
五、深推贸易发展
一是培育有潜力的出口型企业,如红艳兰花有限公司和力可服饰有限公司;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1-2家规模较大的出口型企业,提高我县出口能力;三是通过调查摸底挖掘我县有潜力的企业,重点培育1家对外投资型企业,实现我县人均对外直接投资额的破零倍增;四是发展电子商务。①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2020年12月完成验收;②继续抓好镇级电商综合服务站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冷链物流体系;③实现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入驻电商、自媒体企业12家。
六、定位“三区一高地”,发展科技事业
(一)加强培训和引导,进一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加强企业家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负责人培训工作,抓住新形势、新政策和新技术等重点内容开展教育活动,培养企业科技创新的意识。二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政策引导,加大奖励力度,鼓励企业创造条件申报,进一步提高企业争创高新技术企业的积极性。对申报成功的高新技术企业采取“一企一策”,落实扶持和发展措施,增强企业发展创新能力。三是开展专题研学研活动。联合各相关高校院所组织开展专题研学研活动,精准对接,切实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题。四是加强政策落实。强化扶持政策的辅导,特别是科技项目申报、补贴资金的落实等方面的工作,把政策宣传到企业,对重点企业要上门做好服务工作。
(二)创新投入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发挥科技资金在成果转化中的作用。一是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根据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要求,培育和发展风险投资公司和创业投资机构,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坚持以财政资金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为补充,充分发挥各种资金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施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性改革,探索制定无偿使用与有偿使用并行、事前激励和事后补助相结合的财政投入办法,不断加大财政对科技工作的投入。三是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强化对财政资金投入科技工作使用情况的管理,建立科技资金使用效率评价体系,重点对投资领域、投资强度和投资绩效进行评估,进一步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