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万佛山镇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5-01-09 11:20 信息来源:通道县万佛山镇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万佛山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全力以赴推进‘四县’建设”的战略部署,团结带领全镇人民,真抓实干、勇毅前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力以赴抓经济、稳增长,振兴发展迈上新台阶

 预计12月底,完成财政收入 2200(含税收收入)万元,增长达5%以上。一是招商引资再开新局。由镇主要负责人带队,完成省外境内招商资金2000万元;完成新引进产业项目2个,开发包装新项目2个;完成湘商回通投资新注册企业1家;召开各类湘商恳谈对接会2场;收集解决企业诉求120条。二是重点项目有序落地。推进全镇结合70周年县庆和“一乡一品”产业培育,积极做好“自然风光名片”“乡村休闲名片”“红色教育名片”的“三张名片”布局,着力提升全镇全域旅游“三圈融合”;湘商回归“千水滩”项目成功营业;木脚村龙璟水上研学中心顺利开业;积极引进肉牛养殖及加工产业项目;“富莓洞乡·宜居五一”红树莓示范村项目成功投产;稳步发展玉带河“中药谷”项目建设。三是乡村振兴稳中有进。结合防止返贫集中排查工作排查7440户,纳入监测对象3户,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累计发放小额贴息资金20.46万元,抢抓财政涉农资金项目12个,总投资426.88万元,争取结对帮扶资金70万元;预计年底收入达到10万元及以上的村占比89.4%,石壁、溪上达到100万元以上,所里达到140万元以上。

(二)千方百计解民忧、惠民生,社会保障取得新成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一是聚焦民生惠百姓,严格落实民生保障政策,预计年底特困新增15户16人,低保新增35户68人,残疾人两项补贴新增34人,累计发放民政救助资金480万元。二是干群合力优环境,严格对照“五治”和“八整洁”要求,积极打造太平岩、官团人居环境示范创建村;全覆盖开展专项督查11轮次,拆除废弃建筑25处,疏沟渠286条;对省道沿线、背街小巷开展整治40余次;完成垃圾转运站选址工作,美化清运点6处。三是示范创建促团结,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建设为主线,不断加强全镇“同心美丽乡村”联村联创,积极申报木脚村省级同心美丽乡村,以侗族村庄为媒,形成村庄浓郁民族底色。

(三)标本兼治抓稳定、促和谐,社会治理展现新面貌

以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为根本目标,全力助推镇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一是多措并举护平安,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宣讲活动45次,排查安全隐患100余次,整治重大隐患34处;携手市监狱等单位持续推进“法治班主任”活动;抓牢抓实防汛抗灾工作,汛期内未发生亡人事故,清理滑坡、塌方79处,排查山塘、水库、电站39个,全力以赴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防范化解保稳定,建成全县首批乡镇信访接待大厅,接待各类群众来访25批52人次,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4起,反馈“12345”县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工单60余起,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三是齐抓共管守底线,始终严守粮食安全、食品安全、耕地保护底线,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牢牢守住3.05万亩耕地红线,预计年底播种达2.6万亩;稳步实施农药减量行动,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坚决保障食品安全。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升级,发展动能不足。我镇在旅游业、中草药种植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现代化水平不高,加工链条短,附加值低,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的问题。

(二)基础设施有待加强建设,覆盖面积有限。虽然近几年镇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村组在建设和日常管理维护长效机制上还存在不足,建设、管护资金投入方面压力较大。

(三)集体经济有待发展壮大,收入来源单一。我镇地形多为山地,加之国土空间“三条红线”,导致在建设用地上面临着无地可用的尴尬,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镇各村集体经济的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

二、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深化之年。我镇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锚定目标,主动作为,做好2025年各项工作的谋划落实,为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一)聚焦特色产业,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继续健全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继续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中药材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实现三产深度融合。继续整合全域旅游资源,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不断擦亮“心愿万佛山·浪漫玉带河”旅游金招牌。

(二)聚焦战略重点,实现乡村振兴“新飞跃”

加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始终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始终把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实现从“一片美”向“整体美”转变。

(三)聚焦民生保障,满足人民群众“新需要”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强调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强调推进镇村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强调对困难群众提供实际性帮扶举措,完善关爱服务体系,兜牢民生底线。

(四)聚焦治理关键,提升社会治理“新水平”

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和群众的主体作用,推深做实“三长制”工作。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信访接待大厅工作机制,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能力,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坚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坚决守牢守好安全生产底线,持续强化食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健全应急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