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6 10:28 信息来源:通道县县溪镇
今年以来,县溪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积极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围绕“四县”建设目标,不断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步伐,以“全国红色文化旅游打卡地”统揽镇域经济发展。
一、2024年工作总结
1.坚持因地制宜,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一是织密守牢乡村民生“保障网”。综合运用农户申报、干部排查、部门筛查等方式,新纳监测户9户24人,处置省返贫监测平台风险预警20条,发放低保、特困、残疾人补贴等资金338.96万元,发放临时救助6.45万元、高龄补贴23.72万元、“雨露计划”28.2万元、交通补贴1937人72.5万元、大学生奖助学金2.5万元,发放小额信贷贴息资金28.72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157个。二是持续激发乡村振兴“源动力”。强化申报项目入库工作,完成入库项目76个,引进怀化市通道双隆牲畜定点屠宰有限公司承包屠宰场项目。与湖南有田药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落地,抓实屯里村1000亩“油茶+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张黄村250亩钩藤高标准种植基地、恭城村268亩黄金茶基地建设,打造黄精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600亩,兴建油茶、钩藤、茶叶、淡竹叶等特色种植基地13个,荣获2024市级农业产业强镇称号。多星村牛奶水果玉米和水稻制种产业持续惠民,多星村获评湖南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开启“名校+乡村”发展新篇章,19名复旦大学师生深入通道县和县溪镇开展实践活动,并邀请复旦大学教授开展“乡村振兴中的特色主导产业”专题授课,培训镇村干部150余人。三是助力企业项目跑出“加速度”。聚焦项目建设,“通道转兵”红色资源教育中心顺利建成揭牌,通道县锅冲风力发电项目在全省率先实现建设周期不满一年全容量并网发电。持续开展“进企业、讲政策、听述求、解疑惑”助企纾困行动,帮助协调解决用地、用电、用水相关审批难题15个。成立县溪镇商会,发展会员单位59个。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正式登记工作。
2.坚持城乡融合,绘就高标准建设新画卷。一是扮靓绿美优环境。践行“领导带队、全员出动、群众参与”工作思路,全面加强河道治理、占道经营、私搭乱建、乱停乱放等综合治理,开展巡逻巡查700余人次,出动禁渔禁捕执法70余人次,收缴渔网300余副、地笼500余个、拆除钓台20余座,集中拆除废弃闲置房屋、废弃猪圈牛栏、烂棚烂架等60余处,清理垃圾50余吨,镇区增设花箱7组、花盆400个,铺设草皮286平方米,栽种树球10余处,悬挂小灯笼8000余个,添置垃圾桶80个,完成2024年度农村卫生厕所改(新)建任务48个,顺利通过2024年国家卫生乡镇省级现场评估。二是文旅融合促发展。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成立村级志愿服务队,助推移风易俗改革。围绕“5.29”、九九重阳节、非遗传承等主题,开展志愿服务、文化惠民展演等活动10场次,举办湘黔两省三县中岭第六届苗歌歌会、武陵山杜鹃文化节、2024年县溪镇篮球赛、广场舞(排舞)比赛等活动,县庆70周年“一乡一品”舞龙演出精彩亮相,协助做好2024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暨通道转兵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研究交流活动,持续擦亮“通道转兵”金字招牌。三是服务共享惠群众。摸清经营实体和小微企业缺工需求,帮助78名群众实现就业。关心关爱“一老一小”,完善社会养老体系,优化提升养老互助服务中心12处。基本医疗、社会保险应保尽保,今年共组织587人开展两癌筛查。
3.坚持精耕细作,谱写高效能治理新篇章。一是倾心服务“百家暖心”。推行“双语”化解矛盾纠纷法,组织化解矛盾纠纷进校园、进村寨等宣传9场,入户宣传2400多户,排查化解矛盾纠纷76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打击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县溪镇综治中心建成投用。二是能力提升“千家放心”。组织镇干部共58人次赴县消防救援大队参加“消防安全和应急救援培训”,组织镇村(社区)26支队伍200余人进行应急消防技能大比武,开展镇级防汛应急抢险与转移演练2场。积极发挥基干民兵在应急抢险、防火防汛救援等任务中的作用,高标准建设“一部一站”,高质量为部队输送5名兵员,其中2名为大学毕业生。三是除险清患“万家安心”。扎实推进消防、燃气、高危生产企业、交通安全、防溺水、森林防灭火、景区景点、建筑工地、农村自建房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完善配备防溺水设施39套。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全面落实防汛备汛措施,科学应对强降雨天气,转移安置群众401人,发放20万余元救灾物资及资金,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2025年工作计划
1.聚焦项目引育,持续普惠为民。加快项目建设,积极融入怀化国际陆港建设,加快县溪货运公铁联运中转站项目建设,提升物流集结能力,做好通道—飞山220⠼/span>kV线路工程(县溪段)和风电项目协调服务工作。做活土地流转文章,壮大县域“一主一特”优势产业,发展钩藤、黄金茶、“油茶+黑老虎”“油茶+淡竹叶”等高标准、规模化种植基地,扩大优质稻、茶叶等特色种植基地,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业,持续壮大生猪规模化养殖。强化“名校+乡村”校地合作和“教育强镇”战略,用好深圳流动党支部、县溪镇商会等载体,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工作,实施“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返乡创业行动,开展助企纾困工作,完善企业困难问题办理机制。稳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巩固“三保障”,盘活现有劳动资源,发挥帮扶车间效应,着力推动箱包、皮具、零配件等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业态从单一到多元、从粗放到精深,培育壮大带动“经营主体”。
2.丰富旅游业态,完善配套设施。以通道转兵红色资源教育中心建成投用为契机,引进优质市场主体,融合通道转兵红色资源教育中心、通道转兵纪念馆、恭城书院、红军街等资源,全力打造“通道转兵”红色教育培训品牌,与韶山、遵义、延安、井冈山等全国知名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抱团”发展。以2024年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集镇-通道转兵纪念馆-恭城书院-兵书阁红色文化体验园”红色文化旅游线路配套建设,编制《文旅一张图》,加强革命文物、红色档案保护利用,讲好红色故事,传承革命薪火。加快县溪镇文旅综合体项目开发,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盘活老建筑、老字号、老故事等文化资源,打造沉浸式文商旅新业态,发挥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作用,推进星级民宿、星级乡村旅游点、家庭农场建设,开发“红色+”体验式文旅项目,进一步打响“全国红色文化旅游打卡地”品牌影响力。
3.统筹发展安全,建设和美县溪。深化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兼顾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提质和公共服务布局优化,坚持综合施策、集中整治、长效管护,重点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水土保持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禁渔禁捕、垃圾减量、“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等工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和物资储备,扎实推进交通安全、防灾减灾、食品药品等各领域隐患专项整治,提高基层防控能力。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加快建设立体化、社会化、实战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加强“三源”治理,推进重复信访治理、重点领域信访问题和信访积案化解,综治民调实现进位争先,努力提升群众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