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财政信息 > 县本级财政预决算

通道县2023年政府决算公开

发布时间:2024-08-12 11:37 信息来源:通道县财政局

通道县2023年政府决算公开

目 录

——2023年财政总决算于2024年7月25日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部分 决算报告

第二部分 决算表格(详见附件)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决算录入表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功能分类录入表

3、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决算经济分类录入表

4、一般公共预算本级基本支出决算经济分类录入表

5、一般公共预算税收返还和转移性支付决算录入表

6、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录入表

7、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决算录入表

8、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决算功能分类录入表

9、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决算功能分类录入表

10、政府性基金转移性支付决算录入表

11、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录入表

1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决算录入表

1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决算录入表

1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支出决算录入表

15、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下安排转移性支付决算录入表16、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情况表

17、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录入表 

第三部分 相关说明

第一部分  决算报告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奋进之年。财政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收入管理,财政资源统筹,优化支出结构,注重资金绩效等工作,优先保障三保支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我县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汇编情况

1. 收入情况。2023年实现财政收入总计364902万元,比上年增加97141万元,增长36.28%。

(1)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416万元,为任务数的100%,比上年增加4303万元,增长12%。非税收入比重为25.67%,较上年提高1.26%。

(2)上级补助收入224442万元。比上年增加27284万元,增长13.84%。一是返还性补助收入4043万元,与上年持平;二是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86294万元,比上年增加10176万元,增长5.78%,三是专项转移支付收入34105万元,比上年增加17108万元,增长100.65%。

(3)债务转贷收入43902万元,比上年增加23950万元,增长120%。

(4)调入资金55436万元。 

(5)上年结转706万元。

2. 支出情况。2023年实现财政支出总计348551万元,比上年增加81496万元,增长30.52%。其中:

(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08992万元,比上年增加55932万元,增长22.1%。

(2)上解支出3704万元。

(3)债务还本35855万元,比上年增加25798,增长256.51%。

3. 平衡情况。收支两抵,结转下年支出706万元。

  二、基金收支决算汇编情况

1. 收入情况。基金收入总计77173万元。其中:本级基金收入15856万元,基金上级补助收入1330万元,上年结转912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58875万元,调入资金200万元。

2. 支出情况。基金支出总计67307万元。其中:基金支出61060万元,基金上解47万元,调出资金620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5176万。

3. 平衡情况。收支两抵,结转下年支出4690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决算汇编情况

1. 收入情况。收入总计53万元。其中:本级基金收入0万元,基金上级补助收入5万元,上年结转48万元。

2. 支出情况。支出总计49万元。

3. 平衡情况。收支两抵,结转下年支出4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情况决算汇编情况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26057万元,其中:保险费收入15497万元、财政补贴10085万元、利息收入29万元、其他收入31万元、转移收入414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24065万元,当年收支结余1992万元。    

分险种来看: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8039万元,支出6321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0万元,支出0万元;机关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8018万元,支出17744万元。

第二部分 决算表格(见附件)

            第三部分 相关说明

一、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情况

2023年,上级补助收入224442万元,比上年增加27284万元,增长13.84%。其中:税收返还4043万元,与上年持平;二是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86294万元,比上年增加10176万元,增长5.78%,三是专项转移支付收入34105万元,比上年增加17108万元,增长100.65%。

(一)、税收返还

返还性收入4043万元,其中:

增值税税收返还1211万元;

消费税税收返还1万元;

所得税基数返还403万元;

成品油税费改革税收返还560万元;

增值税“五五分享”税收返还收入1196万元。

其他税收返还672万元。

(二)、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

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86294万元,其中:

1. 体制补助收入827万元,比上年增加39万元,增长5%,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2. 均衡性转移支付收入47808万元,比上年增加5243万元,增长12.32%,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3. 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15906万元,比上年增加867万元,增长5.76%,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4.结算补助15572万元, 比上年增加3397万元,增长27.9%,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减少;

5. 企业事业单位划转补助收入24万元,无增减变化;

6. 公共安全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950万元,比上年减少84万元,下降8.12%,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减少;

7. 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收入8371万元,比上年增加991万元,增长13.43%,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8. 固定数额补助收入9676万元,较上年增加642万元,增长7.1%;

9. 革命老区转移支付收入180万元,无增减变化;

10. 民族地区转移支付收入9571万元,比上年增加712万元,增长8.04%,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11.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转移支付收入13855万元;

12、教育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1972万元,比上年增加1765万元,增长14.74%,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13、科学技术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86万元,比上年减少8万元,下降8.5%,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减少;

14.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692万元,比上年减少47万元,下降6.36%,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减少;

15.社会保障和就业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2506万元,比上年增加498万元,增长4.15%,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16.卫生健康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4159万元,比上年减少11612万元,下降73.63%,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减少;

17.节能环保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930万元,比上年增加393万元,增长73.18%,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18.农林水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21661万元,比上年增加7824万元,增长56.54%,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19.交通运输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986万元,比上年减少2202万元,下降52.59%,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减少;

20.住房保障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4232万元,比上年增加3721万元,增长387.2%,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21.粮油物资储备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201万元,比上年增加88万元,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22.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13万,较上年增加15万元。

23.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386万元,比上年增加557万元,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减少。

(三)、专项转移支付收入

专项转移支付收入34105万元,其中:

1.一般公共服务收入1193万元, 比上年增加687万元,增长135.78%,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2.国防收入140万,比上年减少455万;

3.公共安全收入68万元,与上年增加24万元;

4.科学技术收入190万元,比上年增加111万元,增长140.5%,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5.文化体育与传媒2803万元,比上年增加2534万元,增长942%,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6.社会保障和就业2851万元,比上年增加2700万元,增长1788%,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7.教育收入3399万元, 比上年增加3217万元,增长1767%,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996万元,比上年增加486万元,增长95.30%,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9.节能环保3405万元,比上年减少4133万元,下降54.83%,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减少;

10.城乡社区1300万元,比上年增加1096万元,增长537.25%,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11.农林水10898万元,比上年增加7757万元,增长246.96%,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12.交通运输2488万元,比上年增加883万元,增长55.01%,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13.资源勘探信息等293万元,比上年减增加136万元,增长86.62%,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14.商业服务业等122万元,比上年减少213万元,降低63.58%,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减少;

15.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129万元;

16.住房保障3473万元,比上年增加2401万元,增长223.97%,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长;

17.粮油物资储备30万元,与上年持平;

18.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156万元,比上减少259万,降低62.41%。

二、举借政府债务情况

(一)、债务限额情况

2023年,通道县政府债务总限额394217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215457万元,专项债券限额178760万元。2023 年新增债务限额61748万元。

(二)、债券发行情况

2023年发行新增发行债券61748万元(涉及23个项目),其中:一般债券8048万元(涉及12个项目),专项债券53700万元(涉及11个项目),置换债券41029万元,其中一般债券35854万元、专项债券5175万元。全年共计发行政府债券102777万元,其中一般债券43902万元、专项债券58875万元,平均利率2.92%。

(三)、债务余额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底,政府债务余额为394208万元,同比上年增加61747万元,增长18.57%。其中:一般债务余额215449万元,同比上年增加8047万元;专项债务余额178759万元,同比上年增加53699万元。

(四)、还本付息情况

2023年债券还本总额41030万元,其中再融资还本41029万元(一般债35854万元,专项债5175万元)。2023年债券付息总额12300万元,其中一般债7608万元,专项债4692万元。

(五)、债券资金使用情况

2023年发行的新增债券61748万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8048万元,财政拨付8048万元;新增专项债券53700万元,财政拨付49264万元;置换债券41029万元,财政拨付41029。

三、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决算执行情况

2023年全县“三公”经费决算数为60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的72.62%,其中国(境)费支出为0万元;公务接待费支出106万元,同比减少26万元,下降19.7%,完成年初预算数的35.57%;公务用车购置0万元,同比减少0万元,下降0%;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支出496万元,同比减少18万元,下降3.5%,完成年初预算数93.4%。“三公”经费支出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各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厉行节约各项规定以及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要求,从严从紧编定预算,严控相关开支,确保只减不增。

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根据省厅“绩效管理提升年”有关工作的要求,以全面深化预算绩效管理为目标,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一)疏通管理脉络,有序规范运行机制。围绕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目标,强化顶层制度设计,构筑起完善的制度办法和工作机制,成立了通道侗族自治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财政局、县发改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财政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相关工作的开展和对业务工作的专业指导。县财政局绩效评价股具体负责业务开展工作,实现对本级地方财政预算收支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充分执行“零基”预算,彻底改变“基数+增长”的固定模式,打破原有财政资金分配的僵化模式,全面提升财政预算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制定了《通道侗族自治县政府债务项目绩效管理暂行办法》(通财函〔2023〕20号),为相关债务项目的开展给与了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出台了《通道侗族自治县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工作的实施意见》(通政办函〔2023〕11号),从“全面执行七个严格、牢固树立七种意识、建立健全七项制度”等21个方面内容进行明确规定,将财会监督与绩效评价工作前移,强化源头管控,将监督与评价工作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

(二)优化服务保障,提升绩效管理水平。一是开展信息化绩效管理模式,打造现代化高水平的绩效管理模式。运用“财政预算一体化”系统,全面打造往后预算支出项目中资金使用绩效目标的制定与审批:①完成2023年绩效目标的申报及审核,共138个单位(其中包含15个临时机构及上划单位)、479个项目、涉及资金14.8亿元,并在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公示。②项目运行的实时监控,所有单位完成了1-6月的自行监控,并选择对重点关注的项目,教育局2023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4个项目财政重点监控;规范评价,完成对2022年部门整体支出评价123个单位、140个专项支出评价、涉及资金25.31亿元。二是利用委托第三方方式,推动预算绩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发展。通过委托第三方机构,鼓励其参与政府预算绩效管理,2023年对通道县储气设施及燃气管网改扩建等十六个项目,进行财政事前绩效评估,充分利用其专业性对财政资金使用开展全面客观评价,将其在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真实、完整地反馈给相关部门,做到及时整改、提高管理水平,切实有效提升财政预算资金的运用效率,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在优化财政资金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三是改进培训与宣传方式,营造良好的绩效管理环境。针对绩效管理上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部门“点题”、财政组织、第三方培训的方式,就绩效管理开展实操专题讲座,现场解答问题,总结往年相关的工作经验。今年,除了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项培训,同时组织了全县预算绩效管理业务培训和财政局机关(含财税所)内部预算绩效管理业务培训,另根据全省统一安排的预算一体化绩效模块上线培训,参加人员为全县所有预算单位分管领导、经办人员和财政局股室负责人。

(三)强化监控方式,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一是民生领域重点评价。以不定期不定时的突击监督、事后任务完成的绩效评价为突破口,着重挑选抽查大型预算项目支出和相关部门整体支出进行预算使用的重点考核,评价重心向民生工程、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延伸拓展。根据“绩效管理提升年”实施方案要求,2023年选择对2022年第四批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专项补助资金等15个项目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资金2.2亿元。二是创新模式协同作战。创新“财政监督+绩效评价”协同检查方式,采用县级财政牵头、预算单位参与、第三方提供专业技术支撑的方式,深入一线实施检查。将监督检查计划和绩效评价计划统筹融合,探索建立“财政监督+绩效评价”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数据共享,成果互用,整改共促。三是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①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项目单位,根据绩效评价报告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制定整改方案,及时整改到位;②将绩效评价结果同预算安排相结合,对低效或无效的项目进行调整或取消。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