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财政信息 > 县本级财政预决算

通道县2020年政府决算公开

发布时间:2021-08-09 11:11 信息来源:通道县财政局

通道县2020年政府决算公开

 录

第一部分 决算报告

第二部分 决算表格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决算表(01表)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02表)

3、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决算表(03-04表)

4、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性收支决算录入(05表)

5、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表(06表)

6、一般公共预算本级(基本)支出表(07表)

7、政府性基金收入决算表(08表)

8、政府性基金支出决算表(09表)

9、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决算表(10表)

10、政府性基金转移性支付(11表)

11、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表(12表)

1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表(13表)

13、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表(14表)

14对下安排转移支出国有资本经营支出(15)

15、社会保险基金收决算表(16表)

16、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决算表(17)

17、地方政府一般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表(18表)

18、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表(19表)

第三部分 相关说明

1、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情况

2、举借政府债务情况

3、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决算执行情况

4、债券资金使用安排情况

5、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第一部分 决算报告

2020年县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现了“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目标。为脱贫攻坚、污染防治、债务风险防控三大攻坚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与2019年相比地方财政收入持续保持5.6%以上较快增长,财政收支预算逐步实现。全县上下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带头过紧日子、优化支出结构,盘活各类资金和资产,确保实现全县各项财政收入计划,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汇编情况

1. 收入情况。2020年实现财政收入总计260911万元,比上年减少83449万元,下降24.23%。主要是债务转贷收入比上年减少70233万元。

1)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981万元,为任务数的100%,比上年增加1477万元,增长5.6%。非税收入比重为24.46%,基本与上年持平

2)上级补助收入210192万元。比上年增加14129万元,增长7.2%。一是返还性补助收入4120万元,与上年持平;二是一般转移支付收入189952万元,比上年增加32649万元,增长20.76%,是专项转移支付收入16120万元,比上年减少18520万元,下降53.46%。

3)债务转贷收入19306万元,比上年减少70233万元,下降78.44%

4)调入资金2209万元。

5)上年结转1223万元。

2. 支出情况。2020年实现财政支出总计260008万元,比上年减少83129万元,下降24.23%。其中:

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45757万元,比上年减少10177万元,下降3.98%。

2)上解支出3144万元。

3)债务还本11107万元,比上年减少73333万元。

3. 平衡情况。收支两抵,结转下年支出903万元。

    (二)基金收支决算汇编情况

1. 收入情况。基金收入总计46130万元。其中:本级基金收入10056万元,基金上级补助收入5586万元,上年结转2047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26000万元,调入资金2441万元

2. 支出情况。基金支出总计44149万元。其中:基金支出43121万元,调出资金1000万元,基金上解28万元,。

3. 平衡情况。收支两抵,结转下年支出1981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情况决算汇编情况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45533万元,其中:保险费收入25590万元、财政补贴18309万元、利息收入258万元、其他收入698万元、转移收入678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41717万元,当年收支结余3816万元。    

分险种来看: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6821万元,支出4861万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6431万元,支出5201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9291万元,支出16327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431万元,支出131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318万元,支出80万元;机关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2781万元,支出13968万元。

第二部分 决算表格(见插入的电子表格)

2020年总决算明细报表

第三部分 相关说明

一、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情况

2020年,上级补助收入210192万元,比上年增加14129万元,增长7.2%。其中:税收返还4120万元,与上年持平;一般性转移支付189952万元,比上年增加32649万元,增长20.76%;专项转移支付16120万元,比上年减少18520万元,降低53.46%。

(一)税收返还

税收返还4120万元,与上年持平。其中:

增值税税收返还1211万元;

消费税税收返还1万元;

所得税基数返还403万元;

成品油税费改革税收返还637万元;

其他税收返还1868万元。

(二)一般性转移支付

一般性转移支付189952万元,比上年增加32649万元,增长20.75%,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其中:

1. 体制补助收入714万元,比上年增加 34万元,增长5%,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2. 均衡性转移支付收入35195万元,比上年增加 3369万元,增长10.59%,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3. 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22714万元,比上年增加 12756万元,增长128.1%,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4.结算补助25715万元, 比上年减少14765万元,增长134.84%,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5. 企业事业单位划转补助收入24万元,无增减变化;

6. 公共安全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888万元,比上年增加117万元,增长15.17%,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7. 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收入5110万元,比上年减少683万元,下降11.8%,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减少

8. 固定数额补助收入9055万元,与上年持平;

9. 革命老区转移支付收入180万元,无增减变化;

10. 民族地区转移支付收入7320万元,比上年增加686万元,增长10.34%,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11. 贫困地区转移支付收入15271万元,比上年增加1308万元,增长9.37%,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12、教育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1501万元,比上年减少678万元,减少5.57%,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减少;

13、科学技术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23万元,比上年减少17万元,减少42.5%,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14、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588万元,比上年增加55万元,增长10.31%,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15.社会保障和就业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1954万元,比上年增加5358万元,增长81.23%,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16.卫生健康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6009万元,比上年减少28万元,减少0.17%,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减少;

17.节能环保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127万元,比上年增加968万元,增长608.8%,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18.农林水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4797万元,比上年减少99万元,减少0.66%,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减少;

19.交通运输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5125万元,比上年增加367万元,增长7.7%,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20.住房保障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3143万元,比上年增加2304万元,增长274.62%,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21.粮油物资储备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85万元,比上年减少1万元,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减少;

22.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50万,较上年增加150万元。

23.其他一般转移支付收入3264万元,比上年减少7882万元,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减少

(三)专项转移支付

专项转移支付16120万元,比上年减少18520万元,降低53.46%,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降低。其中: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45万元, 比上年减少271万元,降低12.23%,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降低;

2.国防支出2万,比上年减少198万;

3.公共安全支出30万元,比上年减少366万元,减少92.42%,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减少;

4.科学技术支出251万元,比上年减少70万元,下降21.81%,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减少;

5. 文化体育与传媒364万元,比上年减少751万元,减少67.35%,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减少;

6. 社会保障和就业267万元,比上年减少2702万元,减少91.01%,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减少;

7.教育支出617万元, 比上年减少50万元,降低7.5%,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减少;

8.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1374万元,比上年增加696万元,增长102.65%,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增加

9. 节能环保831万元,比上年减少3482万元,减少80.73%,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减少

10. 城乡社区105万元,比上年减少6万元,降低5.4%,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降低;

11. 农林水5945万元,比上年减少8518万元,降低58.9%,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降低;

12. 交通运输2082万元,比上年减少2985万元,降低58.91%,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降低;

13. 资源勘探信息等185万元,比上年减少63万元,降低25%,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降低;

14. 商业服务业等415万元,比上年减少326万元,降低43.99%,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降低;

15.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30万元,比上年减少350万元,降低92.1%,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降低;

16. 住房保障685万元,比上年增加653万元,增长2040.63%,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降增加

17. 金融50万元,比上年减少47万元,主要是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降低

18. 粮油物资储备30万元,比上年减少205万元,减少87.23%,主要是中央、省转移支付政策调整等降低;

19.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912万元,比上年增加912万。

二、举借政府债务情况

(一)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情况

截止2020年,政府债务251267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86707万元,专项债务余额64560万元。

()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情况

2020年偿还地方政府债券本金11797.46万元,其中一般债券10073.46万元(其中再融资债券9473万元),专项债务1724万元(再融资债券),支付地方政府债券利息7582万元,其中一般债券利息6218万元,专项债券利息1364万元。

三、一般公共预算“三公”经费决算执行情况

2020年全县“三公”经费决算数(含乡镇,下同)为67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数1226.19万元的55.13%,其中国(境)费支出为0万元;公务接待费支出239万元,同比减少22万元下降8.4%,完成年初预算数521.79万元的45.8%;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437万元,同比减少22万元,下降4.8%,完成年初预算数704.4万元62.03%“三公”经费支出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各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厉行节约各项规定以及八项规定实施细则要求,从严从紧编实预算,严控相关开支,确保只减不增。

四、债券资金使用安排情况

(一)一般债券安排8200万元

1、通道县陇城至西腰公路223万

2、溪口小水桥头至毛坪口公路88万

3、溪口罗城通组公路172万

4、坪坦都天二组连接公路40万

5、菁芜洲曹家冲口至曹家冲公路73万;

6、播阳水塔至池喇公路719万;

7、溪口松脂站至北麻公路200万;

8、万佛山流源至丁组公路57万;

9、垅城洞雷三塘至外科公路28万;

10、县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县溪防洪观景堤附属工程(污水管网EPC)200万;

11、牙屯堡垃圾消纳场建设项目200万;

12、芙蓉学校建设项目1600万;

13、通道县体育馆建设1000万;

14、通道雪亮工程400万;

15、通道知智慧城市300万;

16、通道县双江派出所搬迁及建设71万;

17、通道县智慧党建综合服务平台400万;

18、通道县一完全小学扩建项目300万;

19、通道县二完全小学扩建项目400万;

20、通道县双江幼儿园设备等建设193万;

21、通道县思源学校建设500万

22、通道县小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00万;

23、通道县环保治理项目160万;

24、牙屯堡垃圾消纳场建设200万;

25、通道县大高坪垃圾中转站建设45万;

26、通道县马路市场搬迁重建及维修建设200万;

27、通道县交管中心电子监控设备经费97万;

28、通道县县溪社会停车场建设75万;

29、通道侗寨农村危房改造工程A2标段资金59万;

30、通道县侗医药馆建设100万。

(二)专项债券安排26000万元

1、县停车场建设10000万

2、县妇幼保健院建设3700万元;

3、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3200万元;

4、县殡仪馆建设900万元

5、工业集中区标准化厂房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8200万元。

五、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为切实抓好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县财政局成立了并由绩效评价股牵头,各业务股室密切配合的相关工作机构,确保了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相关工作正常开展。

(二)全面开展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按照省、市、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在编制2020年预算时,把预算绩效目标纳入了部门预算编制,随部门预算同申报、同审核、同批复。全县96家预算单位编制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金额147991万元,编制项目绩效目标金额61810万元,并将各单位报来的财政支出绩效目标随部门预算一同批复,对2020年27575万元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录入全国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

(三)探索绩效运行跟踪监控。将所有项目纳入监控范围,并对重点项目实施跟踪监控,绩效运行监控采取预算单位自行监控报告和财政部门重点跟踪监控相结合,实地核查加数据信息分析,及时掌握项目绩效目标实现情况、项目实施进程和资金支出进度,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督促单位落实支出责任。纳入绩效运行监控的项目资金总额61810万元,占县级财政支出的42%,占县级项目支出的100%。

(四)积极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扩大绩效评价范围,所有一级预算单位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都开展绩效自评,实现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全覆盖。2020年,96家预算单位开展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价,评价资金147991万元,占绩效评价总资金的100%,有项目支出的单位都对项目支出绩效进行自评价,评价资金61810万元,占全县财政项目支出的100%,占县本级财政支出的42%,其中涉及重点民生支出金额55629万元,占评价资金总额的90%。委托湖南恒信弘正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作为独立第三方全程参与,对2019年预算安排的243个专项资金87661万元进行重点评价。会计师事务所根据各单位检查情况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并出具的专项资金评价报告。各相关单位也根据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进行整改,并向财政上报了整改措施。

(五)2020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财政局作为预算绩效管理的牵头部门,预算单位作为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单位,需要积极主动的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工作。我们主要就以下4个方面加强统筹,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务实推进和提升。

1.抓制度建设,规范预算绩效管理。

我们进一步完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一个实施意见+X个管理办法”制度体系。一是进一步明晰我县预算绩效管理的顶层机制设计,明确我县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二是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体系,包括《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管理办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省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三是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健全和完善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体系。

2.抓目标审核,严把第一道关口。

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龙头和基础。我们在实现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和“四同步”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绩效目标 常态化管理。一是创新审核方式。通过采取“绩效管理专家+主管部门+资金管理处室”三方会审的方式,围绕相关性、完整性、适当性、可行性,对全部专项资金绩效目标进行集中评审,提出修改完善意见,提高填报质量。二是强化审核应用。将绩效目标审核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审核未通过的不得安排预算,防止 “拍脑袋决策”“盲目要钱”和“资金只增不减”。同时,将审核完善后的绩效目标报送当年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与预算同步批复、同步下达、同步公开。

3.抓绩效评价,提升评价质量。

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我们围绕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绩效评价影响力。一是做好重点绩效评价。选择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项目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重点评价。二是加强中介机构服务质量考核。加强对中介机构评价质量的考核,确保中介机构服务质量。

4.抓结果运用,树立奖优罚劣导向。

坚持以绩效评价结果为标尺,严格执行奖优罚劣制度,切实解决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两张皮”的现象。一是反馈与整改。将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以下发文件形式分别反馈给相关部门,要求各部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二是与预算结合。为优化预算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上一年度的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将并运用到下一年度部门预算安排和编制中。